1985年3月15日,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一间实验室里,一位系统管理员敲下了一行命令:
register symbolics.com
回车。
屏幕闪烁了一下——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注册的 .com 域名,就这样悄然诞生。
没有掌声,没有媒体报道,甚至连公司内部都没人意识到,这短短几个字母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。
今天,我们每天都在点击链接、输入网址、搭建网站。但这一切,并非凭空而来。互联网的起点,就藏在这两个看似平凡的名字中:
symbolics.com —— 第一个域名
info.cern.ch —— 第一个网站
它们的背后,是科学家的理想、工程师的坚持,以及一场静悄悄的技术革命。
第一个域名:symbolics.com 的意外遗产
在1980年代初,互联网还被称为“ARPANET”,是一个由美国国防部资助、仅限大学和研究机构使用的封闭网络。那时还没有“网址”的概念,人们靠复杂的IP地址(比如 128.32.16.2
)来访问主机。
直到1985年,域名系统(DNS) 被正式引入——它把枯燥的数字变成可读的名字,比如 symbolics.com
。
而第一个抢注这个新系统的,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硬件的公司:Symbolics Inc.
他们生产一种名为“Lisp Machine”的超级计算机,专为运行早期AI程序设计,客户主要是MIT、斯坦福等顶尖学府。
注册 symbolics.com
的初衷很简单:方便研究人员通过网络连接到他们的服务器,下载技术文档和软件更新。
但他们万万没想到——自己成了“历史第一”。
讽刺的是,Symbolics 公司在1980年代末因市场萎缩而衰落,最终倒闭。但它的域名却活了下来。
2009年,互联网档案馆创始人 Brewster Kahle 以未公开价格收购了 symbolics.com
,并将其转型为一个数字历史博物馆,展示互联网的发展历程。
如今你访问 https://www.symbolics.com,看到的不再是产品手册,而是一段致敬:“Welcome to the first .com.”

🔍 小彩蛋:紧随其后注册的前五个 .com 域名分别是:
- 1985.04.24: bbn.com(BBN Technologies)
- 1985.05.24: think.com(Thinking Machines Corp)
- 1985.07.10: mcc.com(Micro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)
- 1985.09.19: dec.com(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)
这些名字如今大多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,唯有 symbolics.com
因“第一”之名永存。
第一个网站:蒂姆·伯纳斯-李的“疯狂想法”
如果说域名是门牌号,那么网站就是房子本身。
而建造第一栋“房子”的人,是一位安静、理想主义的英国程序员——蒂姆·伯纳斯-李(Tim Berners-Lee)。
1980年,他在瑞士日内瓦的 欧洲核子研究组织(CERN) 担任软件顾问。这里聚集着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,研究粒子物理、探索宇宙起源。
但有一个问题困扰所有人:信息太分散了。
科学家来自世界各地,使用不同的电脑、操作系统、文件格式。实验数据、论文草稿、会议记录散落在各处,查找起来如同大海捞针。
一天晚上,蒂姆坐在办公室里,突然冒出一个念头:
“如果我能用‘超文本’的方式,把所有文档链接在一起……会怎样?”
他把这个项目命名为:“Enquire Within Upon Everything”——灵感来自一本维多利亚时代的家居指南。
虽然最初的版本只是一个内部工具,但它已经包含了后来万维网的核心思想:通过点击链接跳转文档。
六年后的1989年,他正式提交了一份提案,标题平实却震撼:
《Information Management: A Proposal》
开头写道:
“大量信息正在产生,但我们缺乏一种有效的方式来跟踪它们……我建议开发一个基于‘超文本’的信息管理系统。”
他的上司在文档边缘批注了一个字:“Vague, but exciting.”
(“模糊,但令人兴奋。”)
这句话,成了互联网史上最著名的评语之一。
从构想到现实:第一个网站上线
1990年圣诞节,蒂姆完成了三件划时代的事:
- 编写了世界上第一个 网页浏览器(WorldWideWeb)
- 开发了第一个 网页服务器(httpd)
- 创建了第一个网页
这台服务器,就放在他办公室角落的一台 NeXT 计算机上,标签上写着:
“This machine is a server. DO NOT POWER IT DOWN.”
(这是一台服务器,请勿关机。)
1991年8月6日,他正式将这个系统向外界开放,并发布了第一个网站:
这个页面极其朴素,全文字、无图片,内容包括:
- 什么是万维网?
- 如何创建自己的网页?
- 如何设置服务器?
- 如何使用超文本链接?
它本质上是一个“使用说明书”,邀请全球的研究者加入这场信息共享运动。
没有人知道它会引发什么。但短短几年内,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到芬兰赫尔辛基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架设自己的网站。
万维网,真正“织”了起来。
重返历史现场:你能访问的“原始网页”
原始页面早已不在。但在2013年,CERN 发起了“重建第一个网站”项目,成功恢复了1992年的版本。
现在你可以亲自体验:
👉 http://info.cern.ch/hypertext/WWW/TheProject.html

这是人类第一次通过浏览器看到的世界。
当你滚动那纯文本的页面,点击那些蓝色的链接时——你正走在蒂姆·伯纳斯-李三十年前铺下的道路上。
值得一提的是,蒂姆本可以为这项技术申请专利,成为亿万富翁。但他选择将其无偿开放给全世界,确保万维网保持开放、自由、去中心化。
他曾说:
“The Web is for everyone.”
(网络属于每一个人。)
为此,他在1994年创立了 万维网联盟(W3C),致力于维护网络标准。
2016年,他因“发明了万维网”获得图灵奖——计算机界的“诺贝尔奖”。
总结:钥匙与房子,理想与现实
里程碑 | 时间 | 意义 |
---|---|---|
🗝️ symbolics.com | 1985年3月15日 | 互联网拥有了“可记忆的地址”,商业网络时代拉开序幕 |
🏠 info.cern.ch | 1991年8月6日 | 信息共享的新范式诞生,现代网站生态由此开启 |
- symbolics.com 是第一个被命名的地方。
- info.cern.ch 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“家”。
一个是偶然的历史印记,一个是刻意的文明构建;
一个属于商业先驱,一个属于科学理想主义者。
但正是这两者的交汇,才让我们今天能轻松注册域名、发布博客、建立电商网站。
给建站者的启示
如果你正在 soez.website 上学习如何搭建网站,请记住:
所有伟大的网站,都始于一个简单的想法、一行代码、一次点击。
就像蒂姆当年写的那样:
“You should contribute!”
(你也应该参与进来!)
无论你的网站是卖咖啡、写日记,还是教别人建站,你都是这段伟大历史的一部分。